|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新闻动态 |
|
|
 |
新闻动态 |
|
|
|
|
|
利用税收调控 助力经济转型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 浏览 2628 次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2日 [打印本页]
|
国家税务总局8月6日发布公告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条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是继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后,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万辆,销售2.047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这充分体现了税收在调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实现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关键时期,利用好税收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税收在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调控作用呢?从19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至今,经济理论及政策实践均强调运用税收手段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目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调节还不能完全发挥其自身作用;同时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运用税收手段从宏观层面对经济进行调控可谓势在必行。首先,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可以利用税收促进高耗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的建立,促进良性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其次,利用税收调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在既定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下,发挥市场经济内在的支配作用,利用直接税的税收收入弹性实现税收的自动调节功能;另一方面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目的的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相机决策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利用税收手段,通过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三方面参与社会收入分配过程,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除去宏观层面的调节作用,在微观经济体层面,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生产和消费决策也会产生影响。政府对产品征税引起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脱离,在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存在一定弹性的情况下,对商品课税会减少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影响行业的产出量,这就是税收的产出效应。而这种不利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减少甚至放弃生产,把资源转向有利的市场,这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而消费者也受商品课税的影响,减少对课税商品的购买,相应增加对非税商品的购买,这就是目前诸多的汽车厂商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将资源更多地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 而税收发挥其调控作用的基础在于税收调控的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首先要意识到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在利用税收手段贯彻其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作用点,通过利用企业在市场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引导企业行为。其次在运用税收调控功能的出发点上,要以社会共同利益作为实施征税的前提和相机调整的准则,不可从某阶层利益出发随意变动征税行为。最后要综合运用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调控目的创造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克服税收自身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集各方之力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
|
|
|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2日 |
已被浏览 2628 次 |
|
 |
|
|
|
|
|
|
|
|